2011年4月8日星期五

劉青弋教授 用學術張揚中國舞蹈

  劉青弋
女,1954年7月生,祖籍上海市人。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1970年始從事舞蹈專業。歷任解放軍前線歌舞團舞蹈演員、舞蹈隊隊長;解放軍藝術學院共同課教研室(副師職)主任;北京舞蹈學院教授、舞蹈學系主任兼舞研所所長。先后獲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學碩士學位,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博士學位。發表手工包學術專著5部,學術論文與批評文章數百萬字;獨立承擔或主持國家與省部級的重要科研項目十余項,國家教育部教材建設項目5項18部。先后榮獲國家級與省部級一等獎6項,二、三等獎6項;“北京市精品教材”2部。先后被評為北京市“教育創新標兵”;首批“拔尖創新人才”;被國務院批準為“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”。
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國舞蹈通史》(10卷本),不僅填補了我國舞蹈史學領域的空白,而且是迄今為止,相關領域最具規模、最系統、最完整的中國舞蹈史學專著。通史由舞蹈史學家孫景琛、彭松、王克芬、董錫玖、劉恩伯、劉青弋6位學者執筆不同分卷。劉青弋博士執筆現當代舞蹈歷史部分,她憑借數十年在現當代舞蹈研究、教學方面積累的深厚學養,在“中國現當代舞蹈歷史”研究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。而擔任《中國舞蹈通史》主編重任的就是這位中年學者。
子夏曰:“君子有三變,望之儼然,即之也溫,聽其言也厲。”意思是說,與君子交往,隨著接觸的加深,會發現其形貌處事有三種變化:遠望神態莊嚴,來到面前溫和可親,聽他說話則嚴苛不茍。
說其“望之儼然”,很大程度上與劉青弋博士取得的學術成就有關。在舞蹈圈內,當概念問題含混不清,現狀問題眾說紛紜,審美批評莫衷一是時,大家往往會翻開雜志、專著尋找她的聲音。學者的理性和睿智使她對舞壇學術問題的闡述精辟、透徹,其立論翔實的剖析往往讓爭論雙方都受益匪淺,心悅誠服。而她涉足的舞蹈研究視野之寬,鉆研之透,變焦之快,更令同道欽佩其學養深厚、思想敏銳。早年,她主攻西方現代舞及身體語言研究時,對被當時中國觀眾視為荒誕費解的西方現代舞,在美學深度上闡述得淋漓盡致,深入淺出。當舞界為其開辟學界先河的西方身體語言研究津津樂道時,她的研究半徑卻已轉向中國傳統舞蹈,以近十年的辛勤耕耘完成了祭孔樂舞及中國雅樂研究論文。在杭州“中日韓傳統雅樂舞國際學術研討會”上,她發表論文,探索中國古代舞蹈,為最終復建南宋雅樂舞的表演提供強有力的學術支撐。
作為博士生導師、舞蹈學系主任,劉青弋教授雜務纏身,但她總有辦法在勤于工作的同時專心治學。她的學術著作有《現代舞蹈的身體語言》、《西方現代舞史綱》、《動感空間》、《清代舞蹈的傳承與變異》、《戰神的舞踏》等,還發表學術論文、文藝評論文章100余篇。她曾榮獲中國“荷花獎”首屆理論評獎金獎;文化部舉辦的第七屆“桃李杯”優秀論文評獎一等獎……
“即之也溫”是許多不僅聞其名,而且與其有交往的學生、老師、舞界朋友的共同感受。她習慣了用一個大大的雙肩包裝滿當天所有的教案。課間,有學生求教,她必認真解答,溫文爾雅,從不敷衍每一位提問者。最讓學子們感動的是,經常會無意中發現他們的系主任,像普通學生一樣安靜地蜷縮在教室一角觀摩教學、考試課,與學生不同的是她總在筆記本上唏嗉記錄著——關注教與學,也關注舞蹈技術一線的最新動向。
“聽其言也厲”。面對學術,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學生,她都是嚴苛的。討論學術問題時她的準確、嚴謹,容不得浮夸的學術作風讓她的學生心生敬意,而她的嚴謹,嚴格使她的學生最終能提交出合格、規范、優秀的論文。她常說,學術之爭——不要自己聲嘶力竭的叫嚷,要查有實據,考證充分,讓死了的人都能站在身后水餃包開口為你辯護。正是這幾近嚴苛的治學態度,使她能不負眾望地擔起《中國舞蹈通史》主編并圓滿地完成這一重任。
首要工作履歷
1998年始任北京舞蹈學院舞蹈學系主任、舞研所所長、教授、《北京舞蹈學院學報》副主編
1992年始任中國人平易近解放軍藝術學院配合課教研室主任(副師職)、副教授
1983年始任中國人平易近解放軍械線歌舞團舞蹈隊隊長(副團職)
1970年始任職中國人平易近解放軍械線歌舞團職業演員
首要學歷
2003年結業于北京師范年夜學中文系,獲身手學博士學位
1992年結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,獲舞蹈學碩士學位
1988年結業于南京師范年夜學中國漢說話文學專業
1984年獲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專業結業文憑
1974年結業于解放軍南京軍區前方歌舞團學員隊
首要學術著作
1. 《浮現的身糖珊現代舞蹈的身體說話研究》(博士學位論文,國家教育部“十五”立項項目,國家級教材),上 海身手出書社,2003年,25萬字。
2. 《西方現代舞史綱》(國家“九五”“十五”立項項目,國家級教材),北京舞蹈學院,2000年,上海身手出書社,2003年,35萬字。
3. 《動感空間》,上海身手出書社,2003年,35萬字。
4. 《中外舞蹈作品賞析·中西現代舞卷》,上海身手出書社,2004年,21萬字。
5. 《肉體的叛變》,北京舞蹈學院,2000年,15萬字。
6. 《清代舞蹈的傳承與變異》,北京舞蹈學院,2000年,16萬字。
7. 《戰神的舞踏》,解放精采書社,2002年,15萬字。
8. 《中外舞蹈作品賞析》(主編),上海身手出書社,2004年。共6卷,總計100余萬字。
9. 《平易近主的身體》(譯著),中國社會科學出書社(即出)25萬字。
10. 《多麗絲·韓芙莉技巧的締造性潛能》(譯著),中國社會科學出書社(即出)20萬字。
代表性學術論文
(總計揭曉學術論文與專業攻訐文章共100余篇)
1. 《國家規范下典雅的身體――古典芭蕾的身體美學研究之一》,《北京舞蹈學院學報》2004年第1期。
2. 《動態空間――現代舞蹈的空間理論研究》,《北京舞蹈學院學報》2003年第4期。
3. 《年夜頭發現身體――現代舞蹈的身體思惟研究》,《北京舞蹈學院學報》2003年第1-2期合刊。
4. 《對今世舞蹈分類系統的思慮》,《舞蹈》2003年9月。
5. 《問題與對策:論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現代側背包舞蹈的成長》中國文聯舉辦《舞蹈論壇》年夜會講話,云南文學藝術家連系會主辦《云南身手評論》2002年3期;《北京舞蹈學院學報》2002年3期。
6. 《對應新世紀――舞蹈學學科定位與學科規劃構想》,《舞蹈》2002年7月。
7. 《浮現:舞蹈文化研究的根柢》,《北京舞蹈學院學報》,2001年4期。
8. 《中國今世舞蹈類型剖析》,《北京舞蹈學院學報》2001年2期。
9. 《試論劉勰的知音理論》,《北京舞蹈學院學報》2000年2期。
10. 《走向本土與國際接軌》,《舞蹈》2000年2期。
11. 《為未來爭奪身體――關于全平易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慮》,中國文化部舉辦《面向21世紀舞蹈教育鉆研會》年夜會講話,《面向21世紀舞蹈教育鉆研會論文集――北京舞蹈學院學報》,1999年第4期。
12. 《戲曲舞蹈的美學締造》,《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》1996年9月。
13. 《猜測出新,培植中國舞蹈新文化》,《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》,1995年10月。
14. 《走向家園-中國現代舞的歸宿》,《’95噴香港國際舞蹈鉆研會論文集》,噴香港國際戲劇家協會,1995年。
15. 《論今世舞蹈教育的失蹤落》,《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》1997年9月。
16. 《接管與變形――兩岸三地現代舞走向管窺》,《’94年北京國際舞蹈理論鉆研會論文集》,人平易近音樂出書社,1994年。
17. 《舞蹈發生學假說-兼及藝術之發源》,《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》1994年1期。
18. 《今世軍營舞壇現狀之思》,《舞蹈藝術》,第43輯。
19. 《立象以盡意》,《舞蹈藝術》,第43輯。
20. 《80年月:舞蹈轉變中的軍營舞壇》,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學刊》1992年10月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