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歷比名次重要
——過分溺愛造成學生無能
都說現在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,經受不起挫折,這是因為老師不給他們接受磨煉、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。但意想不到的傷害PCB回收天天都可能發生,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學生的無能。可以包容學生,學校不可能成為學生最后的港灣;可以理解他,讓他找到溫暖和安全感,在彷徨和沒有出路時,給他指條路而不是給他一堵墻。
付出比給予重要
——給學生愛你的機會
只對學生付出愛,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,只會一味索取。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兒子喜歡吃蝦,咬牙從市場買來,看兒子吃得津津有味,自己舍不得動筷子,眼看兒子已吃完飯,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,“別動!”13歲的孩子說“那是我的”。這樣教育,父母老了怎么辦。老師要教育學生記住父母的生日、給奶奶、爺爺、姥姥們洗洗腳、按按摩,揉揉肩等,要記住民族的光榮傳統啊。過分溺愛、無限縱容滋長了學生的自私,使學生心中只有自己,沒有別人。
對話比對抗重要
——別跟學生“較勁”
青春期的學生愛跟老師“對著干”,四五十歲的老師也愛跟學生“較勁”,雙方各站一方,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,只想改變別人,不想改變自己。比如談到早戀,許多老師就簡單、粗暴地阻撓、強行壓制。
青春期的學生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,但心理卻不成熟的時期,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,又對老師缺少基本的信任,因此逆反心理很強,心靈的大門只朝著同齡人開放,這時候他特別需要心靈關懷,需要理解。
激勵比指責重要
——欣賞學生,告訴他“你能行”
一味地對學生表示不滿、求全責備,帶給學生的是負面信息,讓學生怯弱、抑郁,甚至產生厭世情緒。一個成功者這樣表述他的成長故事:“我小時候有兩大愛好,一是畫畫,5歲時畫了一只大公雞,我母親說:“太好了!我早就說過,你畫的公雞比我養的還漂亮!”于是,我更愛畫了,黑板報從一年級畫到高三,到農村插隊給農民辦報,后來就辦了《中國少年報》;二是愛跳舞,五年級那年北京市舞蹈學校來招收小演員就有我一個。結果不幸的事發生了:當我穿著小褲衩、背心,手背后、腳站直后,有個老師從我身邊走過,瞟了我一眼說“哼,腿都不直還跳舞呢!”從此之后,我一跳舞就想起那話,后來就不敢再跳了,再后來干脆不跳了”我在師范時,也和女同學廢五金回收跳舞,把女同學踩了一腳,女同學笑話我,至今我都害怕跳舞,給別人麻煩、給自己丟臉。所以我對老師說,學生從小生長在“你不行”的環境中,慢慢地會把“你不行”內化為“我不行”,他就真的不行了,其實對學生來說,有沒有天分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和自信。別瞧人家,大膽為學生喝彩,相信你的學生會創造奇跡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